在 SMT(表面貼裝技術)生產過程中,SMT 鋼網清洗液的性能直接影響鋼網的清潔效果與使用壽命,適時更換清洗液是保障生產質量的重要環節。判斷 SMT 鋼網清洗液是否需要更換,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。
觀察清洗液的外觀狀態是直觀的判斷方式。正常情況下,清洗液應保持清澈透亮,無明顯雜質與懸浮物。若發現清洗液顏色變深,比如水基清洗液從原本的無色或淺色變為渾濁的深色,溶劑型清洗液出現明顯分層、沉淀或絮狀物,這往往意味著清洗液中積累了過多的錫膏、紅膠等污染物以及自身分解產物。這些雜質不僅會降低清洗液的清潔能力,還可能在清洗過程中二次污染鋼網,此時就需要考慮更換清洗液。
清洗效果是判斷更換時機的關鍵指標。當發現鋼網經過清洗后,仍存在較多錫膏、紅膠殘留,或是鋼網表面出現難以去除的污漬、斑點,且通過延長清洗時間、提高清洗溫度等方式仍無法改善清潔效果時,說明清洗液的有效成分已大量消耗,清潔能力顯著下降。例如,原本一次清洗就能使鋼網恢復潔凈,現在卻需要多次清洗才能達到類似效果,甚至多次清洗后仍不達標,這就表明清洗液已無法滿足清洗需求,應及時更換。
清洗液的使用時間與使用頻率也會影響其更換周期。每種清洗液都有相對合理的使用時長,即使外觀和清洗效果暫時未出現明顯異常,若使用時間超過產品說明的周期,也建議進行更換。因為隨著時間推移,清洗液中的有效成分會逐漸揮發、分解或與污染物發生反應,其性能會逐漸衰減。此外,如果生產任務繁重,清洗液使用頻繁,即使未到使用時間,若使用次數過多,也可能提前耗盡清洗液的清潔能力,此時也需考慮更換。
檢測清洗液的成分變化能更準確地判斷更換時機。可以通過專業的檢測設備,測量清洗液的酸堿度(pH 值)、電導率等指標。對于水基清洗液,pH 值的變化能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消耗情況,若 pH 值偏離初始設定范圍,可能會影響清洗效果甚至腐蝕鋼網;電導率升高則表明清洗液中離子污染物增多。溶劑型清洗液可通過檢測其成分比例變化,如主要溶劑的含量是否降低,判斷清洗液是否失效。當這些檢測指標超出正常范圍,就意味著清洗液已無法正常發揮作用,需及時更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