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導體產業所需材料: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!鯤鵬精密智能科技給大家來講解分析一下吧!
半導體材料是一種具有半導體性質(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電導率,電阻率在1mω·cm~1Gω·cm范圍內)的電子材料,可用于制造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。
據SIA數據統計,半導體材料分為晶圓材料和封裝材料兩大類,晶圓材料可分為硅、電子氣體、光刻膠及配套試劑、掩模、濕式電子化學品、CMP研磨液及研磨液、濺射靶、其中硅片所占比例max,為36%。包裝材料可分為有機基材、引線框架、粘接布線、包裝樹脂、陶瓷材料、芯片粘接材料,有機基材占比高達48%。
半導體材料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,硅是很重要的半導體材料。半導體材料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:硅、鍺--砷化鎵、磷酸銦--碳化硅、氮化鎵、氧化鋅和氮化鋁。其中,硅因其含量豐富、凈化簡單、絕緣性能好而成為應用較廣泛的半導體材料。超過95%的半導體器件和大約99%的集成電路是由硅半導體材料制成的。第二代半導體材料因其電子移動性高、電流傳導快、數據傳輸速度快等特點,主要應用于光通信、衛星通信等領域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因其發光效率高、頻率高而廣泛應用于藍綠色紫外光致發光二極管和半導體激光器中。半導體材料處于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,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著支撐作用。按制造工藝:從晶圓制造材料和封裝材料來看,后可分為硅片制造材料、掩模材料、光刻膠材料及輔助材料、化工材料、CMP拋光材料、工藝及電子靶氣體材料、基片可分為引線架、封裝材料、陶瓷閥體密封、配線、涂層材料、膠條材料。根據SEMI的數據,2015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達到433億美元,2020年達到553億美元,復合年增長率為5.01%,其中晶圓制造材料的復合年增長率為7.78%。預計,到2021年,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565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4.82%,并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。從地區來看,2020年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為123.8億美元,繼續位居全球no.1。中國大陸的市場規模超過了韓國的97.63億美元,位居全球第二,韓國緊隨其后,為92.31億美元,前三名占據了總市場規模的一半以上。據SEMI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銷售額達97.6億美元,同比增長12.3%,占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17.7%,僅次于臺灣,占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22.4%。預計到2022年,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19.2億美元,保持近10%的快速增長,全球市場份額預計將升至19.5%。2020年,半導體設備市場前10名的公司分別是應用材料、阿斯邁耶、Fanlinsemiconductor、東京電子、科萊半導體、阿德爾曼、SCREEN、日立、日立高科技和ASMI,占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總份額的77%。從半導體設備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,各細分市場龍頭企業的平均集中度基本在80%以上。與設備市場相比,半導體材料市場的競爭格局略顯分散。龍頭企業的平均集中度約為60-70%,仍以海外企業為主。
在整個電子信息產業中,半導體材料產業因其巨大的附加值和獨特的產業生態支持,往往成為各國之間討價還價的籌碼。半導體材料行業具有以下特點:
(1)有許多細分行業,每個細分行業通常包括幾種特定的產品。單一市場小,平臺布局重要;
(2)各子產業之間技術跨度大,各子產業半導體材料龍頭企業不同;
(3)下游認證壁壘高,客戶粘性高。
(4)與下游晶圓制造高度正相關,發展取決于晶圓廠的產能。
(5)與半導體設備、半導體材料等耗材不同,需求逐年增長,整體市場規模穩步上升;
(6)政策驅動型產業往往依靠特殊政策促進技術成果轉化。
中國半導體材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。特殊的政策和巨大的資金支持促進了上下游產業的融合,大陸的獨立晶圓廠更愿意認證國產材料。同時,與first階段相比,第二階段基金更傾向于半導體制造設備和半導體材料,從而推動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整體發展。總之,中國將抓住半導體產業轉移的機遇。